對于P2P行業來說,其目前正告別高速發展,迎來穩健態勢,市場對其關注更多地集中在“風險”上。 近日,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對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中P2P的資質以及銀行存管業務的資質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資金存管要求或將帶來行業洗牌,一些風控、合規性不高、規模較小的平臺,極有可能被加速淘汰,并反過來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更好地規避風險 所謂P2P資金存管,通常指的是P2P平臺與銀行對接后,每位用戶都會設立一個銀行存管子賬戶。此后,每筆投資行為均需由用戶發起交易指令,銀行按照指令進行資金劃轉。用戶的資金從交易之初就在銀行體系內運轉,有效地避免了被P2P平臺任意挪用的風險,并杜絕了平臺參與交易的可能。此外,用戶還可在銀行提供的界面查詢賬戶資金余額、資產及交易明細,可避免平臺向用戶提供不實信息。 “最主要的作用是隔離了用戶資金與平臺資金,避免資金池的形成以及增加了平臺挪用用戶資金的難度。”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網貸資金存管模式有三種———銀行直連、直接存管和“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聯合存管。 盈燦咨詢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與銀行已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平臺只有60家左右。多家大中型銀行對此業務表現謹慎,部分銀行甚至暫停了P2P資金存管業務。如民生銀行稱,已對接的P2P平臺資金存管系統繼續保留,已簽訂協議未上線的P2P平臺則暫停對接。 事實上,對資金存管的要求,監管層在設立行業標準時就已經關注。早在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出臺了被譽為“互金基本法”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后,去年12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兩份文件均要求“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P2P平臺的資金存管機構。 而此次《指引》則是對資金存管的進一步細化,例如,要求“設置專門負責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與運營的一級部門,部門設置能夠保障存管業務運營的完整與獨立。具有自主開發、自主運營且安全高效的網絡借貸存管業務技術系統,具備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跨行資金清算支付的能力以及必須申請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完成備案等。” 第三方或出局 值得關注的是,《指引》第十一條(八)提到,存管銀行不應外包或由合作機構承擔,不得委托網貸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代開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結算資金賬戶。 也就是說,三種模式中的“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聯合存管模式,并不被監管所鼓勵。 然而,在目前的市場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聯合存管模式所占比例較高。據統計,真正接入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的平臺有可能只有30多家,其余均是通過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搭建的存管平臺。在功能定位上,存管行開設平臺存管賬號,負責用戶賬戶監管和資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擔任技術輔佐,提供資金結算及所需的終端設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恒豐銀行與匯天下、新浪支付、先鋒支付、連連支付等四家機構為優本財富等16家平臺,中信銀行與易寶支付、興業銀行與環迅支付分別為一家平臺提供了聯合存管。徽商銀行也聯合中金支付、易寶支付、寶付、新浪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了存管平臺。 愛錢進CEO楊帆稱,第三方支付和銀行對資金的管控肯定不在一個級別,為規避風險,監管應更傾向于讓銀行來接手。另外,P2P平臺本身也會擔心其客戶信息被第三方挪用,所以也有和銀行合作的訴求。不過,一位P2P高管告訴記者,目前,存管銀行只存不管的情況比較普遍,銀行本身主要開展資金清算、劃扣、定期結算等業務,和第三方支付充當的角色差不多,對資金流向沒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所以,在規則的進一步細化中,監管需要強調銀行具體“該做什么”。 銀行顧慮猶存 不管從數據還是市場反響上都可以看出,銀行承接P2P存管業務的速度并不快。面對這一塊可能的“蛋糕”,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猶豫的原因顯而易見。石鵬峰告訴記者,主要原因在于銀行擔心聲譽風險,而當前網貸行業的業務體量還相對較小,使得銀行開展此類存管服務的積極性不足。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則補充道,部分銀行在和平臺進行資金存管的運作過程中,發現資金存管的難度和復雜度相當高,開發出的系統也不是一勞永逸。“每天都有新狀況出現,有新問題需要解決,投入的成本超過了初期想象。”他表示,E租寶等惡性事件的出現,也令行業的不確定性加大,不少銀行敬而遠之。 糾結不僅存在于銀行,也存在于P2P平臺身上。作為最早開展存管業務的平臺,積木盒子、人人貸等和民生銀行的對接合作亦投入巨大,前者歷時9個月啟動資金存管遷移,后者則時間更長。據積木盒子CEO謝群透露,期間,聯合開發系統的時間超出預計,同時,培養用戶新的使用習慣也付出不小的成本。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已經完成存管的,往往是地方小型平臺,大型平臺大多還沒完成———大型平臺開展全國性業務,對用戶體驗、資金劃扣要求比較多,更加傾向股份制銀行。但這些銀行系統開發周期要長一些,推進速度較慢,也不急于大規模上線。相比而言,更多地方性城商行會對接小型平臺。”上述P2P高管表示。 不過,楊帆表示,P2P行業畢竟和銀行有很大差別,銀行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必須以穩為主,用戶體驗等有待摸索。中長期來看,還是能夠實現一個很好的平衡。 有待更多探討 《指引》規定,存管銀行必須在官方指定的網站公開披露包括網貸機構的交易規模、逾期率、不良率、客戶數量等數據報告。 上述P2P高管告訴記者,關于信息披露的規定是一個非常正向的內容。“對于壞賬規模,很多平臺可能會做手腳。如果由銀行出具報告,可以提高規范程度。” 不過楊帆認為,不能對此寄予太高期望,銀行披露依然有限。“銀行掌握的依舊是相對邊緣的信息,例如壞賬違約等核心數據,還是應由P2P平臺自己掌握。所以,監管應當明確具體的披露標準,并且由第三方驗證披露數據的真實性。沒有P2P的深度參與,信息披露就不會充分。” 據記者了解,受銀監會文件影響,不少正在對接的平臺和存管銀行,目前也正在根據《指引》進一步調整存管系統。 另外,今年,北京市金融局和網貸協會力推華夏銀行與中信銀行兩家銀行上線P2P存管業務,希望能夠在明年年初對接北京市主要扶持的P2P平臺。華夏銀行的存管系統采取直接存管模式,中信銀行則是與懶貓金服、易寶支付展開合作,易寶支付負責支付通道服務,懶貓金服負責系統對接、平臺接入等運營服務,中信銀行則按監管要求提供資金存管服務。 這一模式是否會受到影響?懶貓聯銀CEO許現良向媒體表示,此前,北京地區推進的北京網貸存管通不會受到新規影響,這是北京網貸監管模式“1+3+N”的重要一環,并不是單純的“銀行+第三方支付”模式,是互聯網金融轉向整治行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性產物,產生的背景在于95%以上的現存網貸平臺無法接入銀行資金存管,其重點在于“風險監控”,而非“資金存管”。業內人士表示,懶貓拿到北京市金融局的許可,所以是合規的。但需要強調,這種許可理論上講只在北京市范圍內有效,懶貓和中信對接的非北京P2P平臺,還有待監管進一步作出規范。 至于有媒體指出,網貸資金存管被劃下監管紅線,P2P或面臨“生死線”,上述高管指出,對于P2P行業來說,政策風險、監管風險的確可謂“生死線”。“以北京金融辦的態度為例,從今年年初實際就很明顯了,存管是P2P備案的一個先行條件,如果沒有完成存管,就不能備案,平臺就是非法的。而且現在P2P行業基本上是全國看齊北京,所以存管確實會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生死線’。”該高管稱。 石鵬峰表示,《指引》引起了行業的大量關注和討論,但目前還是征求意見稿,估計還需一段時間的討論和修改。“離具體執行落地還有較長的時間,而且會配合去年年底發布的行業監管細則暫行辦法的正式落地一起執行,并給予整改過渡期。而在此之前,行業早已開始洗牌,今年上半年,P2P良性退出平臺的數量上升明顯,一個更健康的業態或將出現。”石鵬峰稱。 |
|
|